联系我们

福山郭博

官 网:http://www.huajiaguobo.com

联系人:郭博

电 话:13611977789

邮 箱:guoboz@126.com

地 址: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活动资讯

宣砚三人谈

作者:高正文日期:2018-04-21

    我们到达白地镇的时候,秋雨一阵紧似一阵。旌德是中国唯一没有下过酸雨的县,“天街小雨润如酥”呢,在细雨飘逸的神韵中,我似乎已经体会到李白“天寒水不冻,日用心不倦”的感慨了。

    在宣砚展厅,著名书画家、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郭博先生把安徽宣砚文化公司董事长黄太海介绍给我。黄董事长看上去很干练也很精明,我握着他的手说:“你不容易,宣砚这份名扬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你的手上传承并辉煌下去。这份责任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是旌德人民的,也是华夏子孙的。” 

    黄太海董事长谦虚地笑了笑,继而那神情变得潇洒而又自豪,他说:“我们宣砚是因为诗仙李白在《草书歌行》中极力赞扬而名扬天下的。”他指着墙壁上李白的《草书歌行》继续说道:“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那词客满堂,素绢数厢,都是为宣州石砚渲染的,李白笔下的宣州石砚就是宣砚啊。” 

    我说:“是的。李白的《草书歌行》生动地再现了怀素醉酒泼墨,恣肆张扬的个性和他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草书天下称独步,宣砚属于怀素草书艺术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对宣砚最好的夸奖。” 黄董事长会心地笑了:“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李白的《草书歌行》当是长流夜郎,遇赦放回,于乾元二年(759)秋游零陵时所作。他受了那么多的苦,遭了那么多的罪,远在湖南零陵,而非宣城,却依然念念不忘宣州石砚,可见他对宣砚的感情是真诚的,评价是中肯的。” 

    郭博先生是著名国画家、书法家、诗人,他和黄太海董事长早就熟悉:“黄总之所以把企业做得这么好,因为他本人对徽文化就很有研究。尤其对宣砚、宣纸、宣墨的研究。宣砚的润,就是黄总发现的一大特色。”他怕我听不懂,又强调说:“润,是说宣砚的石质既有光泽又很湿润。” 黄太海感慨地说:“我说宣砚为中国名砚之首,就是一个润字。其它砚台需要经常打蜡,才能保持它的光洁度和湿润度,唯独宣砚不需要任何保护措施。我们的石质结构为板页岩层状,黑色,质地细腻。具有温润简素,下发俱佳,呵气成珠,遇寒不冰等特点。这是其它石质无法比拟的。”他笑着说道:“我曾送老领导一方砚台,他摆在家里几个月也不打理,离任时我为他送行,发现那方砚台布满了灰尘,我只是轻轻掸了掸,那砚台便润泽光亮。老领导十分惊喜,连声赞叹‘宣砚真是一块宝啊!’” 

    郭博说:“对于砚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润字,不然它吃墨。南宋文人高似孙在《砚笺》一书中也夸赞宣砚研墨,写出的字色泽光亮。李白不仅是诗仙,也是书法大家,他在《殷十一赠栗冈砚》中写道‘殷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对于栗冈砚我不了解,但是中山毫,我可以肯定就是宣笔。‘天寒水不冻,日用心不倦’。他对宣笔的热爱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郭先生说这话的时候,满脸泛着红光,他对宣城的文房四宝是情有独钟。 

    我说:“宣纸产于宣城的泾县,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宣笔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宣州在唐代就是全国制笔中心,至于徽墨也曾独步天下。相比之下宣砚的知名度似乎差了些。” 黄太海董事长说:“是的,由于战乱等等原因,明清之后宣砚就淡出人们视野,逐渐销声匿迹了。几百年来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宣州文房四宝,独缺宣砚。” 

    郭博对我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宣砚依旧处于断代的尴尬局面。国家和地方政府也投入了人力和财力,可就是找不到李白笔下的宣砚矿石。就是我们的黄太海董事长经 过多年研究与寻访,于2010年在白地镇洪川村发现了古老的采石坑遗址,进而发现宣砚的矿脉所在。” 

    黄太海兴奋地说:“这座砚山名叫龙潭山,背依黄山白虎峰,为东黄山绵延群峰中的一峰,又与龙尾山一脉相承。裸露的砚矿如一块巨大的墨玉,一下就把我的心紧紧抓住了。那道路两边堆满了大小不一的子石(《砚谱》:“……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浸泡在流动的山泉下,发出黑丝绒般诱人的光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黄山对我的恩赐,这是上苍对宣州的厚爱。”

    黄太海在我心中陡然高大起来,眼前这位旌德企业家就是为宣砚而生的,他的一切都应该属于宣砚。于是,他出资对宣砚矿进行全方位的勘探,并与2012年成立了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几年来,他组织研制的上千方砚台独具匠心,虽形态各异,却品质共有。那润泽,那光亮,那纯净,那细密,一鸣惊天下,获得了多项全国金奖。为此,宣城获得了“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名誉,旌德理所当然地被命名为“中国宣砚之乡”。 

    黄太海的“文化自觉”源于他的“文化自信”。他的文化自信是李白给的,是唐诗宋词给的,是《砚笺》给的,是宣州的历代文化名人给的,是黄山给的,是徽水河给的。黄太海的文化自觉是他对历史文化“给予”的回馈,是他高尚素质的热情表现,于是他自觉寻找宣砚的矿脉,自觉挖潜宣砚的历史文化,自觉将宣砚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元素,使已经断代数百年的宣砚在他的手上“一脉相承”。我想,不是黄太海选择了宣砚,而是宣砚选择了黄太海。旌德是“中国宣砚之乡”,白地已经成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黄太海无疑是“特色”中的“特色”人物。“石破天惊逗秋雨”,黄太海和他的千方宣砚已经深深印象在我的心中了。                        

  2017年9月11日凌晨四时于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