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郭博
官 网:http://www.huajiaguobo.com
联系人:郭博
邮 箱:guoboz@126.com
品读绩溪
作者:高正文日期:2018-04-21
6月9日清晨,我从宣城出发,沿高速公路驱车绩溪。在丛山关隧道的北端还艳阳高照,驶出隧道的南端,便是潇潇雨淋了。“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心想这次采风活动的主题叫“品读绩溪”何其准确!一踏进绩溪的土地,那叠翠的层峦,那缭绕的烟雾,那变幻的云海,那潇潇洒洒的雨水,就告诉我们什么叫烟雨江南,什么叫水墨徽州,什么叫清新自然;什么叫山清水秀!
在品读绩溪座谈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汪旭红自豪地说:“在绩溪这块土地上长度2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30多条。而且没有一条河流是过境水。绩溪的水质最好,我们要打造世界级养生休闲目的地呢。”听了汪部长一席话,让我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酃渌却消酲。泉从山骨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水记茶经都未识,謪仙句里万年名。”杨万里对绩溪水质的评价是很高的,不仅晶莹明亮,而且酃渌消酲。从清凉峰山骨流下的清泉啊,不仅没有点滴泥土气息,那奔腾跳跃的佩声,如玉漱,似花汀,美妙极了。尽管陆羽的《茶经》中谈到山泉煮茶为上等,但真正让源自绩溪山泉的新安江水万年流芳的还是因为李白写的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我突然明白了绩溪的称谓是多么形象!把麻搓捻成线谓之绩,而在绩溪这块风水宝地上每一条涓涓溪流,多么像是一条麻呀。绩溪如绩麻,是谁在搓麻?是谁在绩溪?哦,只能是天公,只能是山神,只能是主宰这块土地的人民!
诚如旭红部长所言,绩溪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会为作家们带来不可多得的创作灵感。这位部长不愧姓汪,晶亮的眸子水汪汪的透着透着灵气,嘴角浅浅的酒窝仿佛是绩溪的秀水侵润的,那份甜美让我感慨这里的“天人合一”。我想,到会的每一位作家都会美山之美,美水之美,美人之美,各美其美,把优美典雅的文字留给徽山绩水,让灵秀与神美同在!
二
6月10日下午,采风团游览参观了鄣山大峡谷。
在我刚到绩溪的当晚,著名画家、书画评论家家郭博先生就已经向我生动地描绘了这个大峡谷的壮美与神奇。郭博先生多才多艺,曾师从李可染大师,他虽然是淮北平原的骄子,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山和古徽州一带写生作画,他画的云海静中有动,诡谲奇异,令人赞叹叫绝。郭博先生也是诗人、国学家。著作有《检讨第一》《天启智慧》《领导哲学》《行为修复》以及诗集《爱你依然》等。他是我们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人气很旺的副主席,品读绩溪就是他策划和联系的。他说,鄣山大峡谷的雄奇和瑰丽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这里生态十分原始、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景区内拥有43种国家级珍贵物种和1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他说,百丈岩、葫芦潭、“天子神像”、龙观潭、天门中开、龙门泉、冠顶生花、圣母瀑等50多个景点,他都看过,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除了拍案称奇,便只能顶礼膜拜了。他说, 鄣山大峡谷也称“伟人谷”,因为峡谷深处一块天然石头,从侧面看去酷似毛泽东晚年像。说着,他拿出手机,让我看他实拍摄的照片。主席石像的确很像,那石头形成的岁月至少也有几千年吧。说到这里,郭博脸上露出遗憾的神情,“可惜大峡谷你是下不去的,这千古奇观你无法亲眼目睹了。”可第二天下午,当采风团的同仁都下到“伟人谷”去了,我不甘心,径直乘坐旅游观光车去了百丈岩。百丈岩是垂直85度的单体巨石,高460米,宽180米,不愧为清凉峰南大门的一大奇观,岩面光滑如镜,如巨钟覆地,高入云天,阳光照射下,更显光泽艳丽,恰似佛光乍现,堪称一绝。面对百丈岩,望着侧面鄣河中飞流下来的山泉,我不免产生了悠远的思索和想像…… 那峡谷中的伟人像为什么不像其他伟人,而是独像毛泽东呢? 郭博说,“像其他人没有用,不可能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历史性震撼。” 我笑了,郭博先生的观点我不独完全赞同,甚至认为,毛泽东石像的出现,虽然是自然奇观,但绝非偶然巧合。这是大自然对人类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的启迪。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革命家,他更是一位民族英雄。同时,毛泽东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散文家。毛泽东的散文思想深刻,文采飞扬,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能比。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缔造者,那块伟人石无论是在山顶还是在峡谷,他的“生命力”都是永恒的,光芒万丈的不是石头,而是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必然穿越历史,穿越峡谷,穿越时空,穿越社会,在人们心底激荡着像山泉一样的波涛!
上车去鄣山大峡谷时,绩溪国际大酒店指派的美女导游问我:“天气预报有中到大雨,要不要叫大家带上雨伞?”我打趣道:“不要拿伞。既然是去伟人谷,定有天助。”果不其然,那天下午天公作美,采风途中一路阳光相伴。可等我们回到宾馆,天下雨了,而且下得很大。 三
6月11日上午,采风团集体参观了龙川。 龙川早有耳闻,我拖着一条沉重的假肢,始终与文友相伴,不敢掉队,我想在龙川沾染一点“龙”的气息。
龙川很美。整个村落呈船形,东耸龙须山、西卫凤凰山,登源河与龙川河村前交汇相拥,那河水清澈见底,河岸有人垂钓,水中有妇人浣纱,恬淡而又宁静。水街两侧的民居一色粉墙黛瓦,典型的徽派建筑。我踩在石板路上,感受着拱桥、木雕、马头墙的徽风徽韵。哦,这条胡氏古船从龙川河驶来,从历史的长河中驶来,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中,代生过几多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大人物!
这就是风水。风,指的是元气和场能,水,指的是流动和变化。走进龙川,感觉就是不一样呢,不独空气清新,沁人心脾,那流动着的泉水,能带走人的思绪,也能留下人的感慨。我在想,这里的元气和场能不全是苍天赋予的,这与数百年来胡氏家风密切相关。是的,至少近500年来,耕读传家一直是胡氏族人严守的家训,于是才有远近闻名的“进士村”。一个村子,在一个朝代能同时出十多个进士,何其了得!于是又出了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和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胡宗宪。两任兵部尚书时隔60年整整一个甲子,但龙川河流走的是岁月,却漂不走胡氏家风。现存的“奕世尚书坊”牌坊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那牌坊立在龙川,也立在绩溪人的心中。和尚书牌坊一样让龙川胡氏后人引以为自豪的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宗祠三进七开间,后有龙山,前有狮山和象山。龙川溪水从祠堂前流过,注入新安江。祠堂建筑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享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美誉。
在胡氏宗祠前,我和几位文友合影留念。我说,“我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生存的环境无法改变,但是胡氏家风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共同的,胡氏能人才辈出,成为名门望族,与尊学重教是分不开的。”著名作家、原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徐子芳说,“龙川这个名字就起得好,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进士,出两个兵部尚书,那都是历史的铺垫,龙川必然要出条龙。”我会心地笑了,徐先生指的是胡锦涛,龙川是锦涛的家乡。是的,品读绩溪,就是要品出国粹千秋,品读绩溪,就是要品出得天独厚。
信步走进一个村庄,就可以翻开一页历史;随处踩到一块石头,就可以触动一个朝代。绩溪人喜欢用国学大师胡适的话,为自己的家乡做宣传。大博士胡适也是绩溪人,遗憾地是,因为时间紧迫,我们采风团没能前往上庄村,去参观他的故居。听郭博说那也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古建筑,小青瓦,马头墙,三开间,两层楼。他家的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虽未谋面,胡适兰花草般的乡土之情 已经弥漫在我的心中了……